陕西高铁网:“米”字形即将成型


政务:大秦交通 2021-10-18 15:37

核心提示

■ 截至目前,陕西建成高铁线路6条,群众出行线路基本覆盖全国81%的主要城市,西安北站日均发送旅客最高达19.6万人次

■ 上半年,随着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西康高铁相继开工,陕西高速铁路建设进入攻坚期。若西十高铁如期开工,到“十四五”末,陕西“米”字形高铁骨架网雏形将基本建成

■ 西延、西十、西渝、延榆鄂高铁建成后,陕西将实现省内市市通高铁。省会城市西安将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和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米”字形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西安都市圈1至2小时通勤、全国主要大中城市5至7小时覆盖的交通出行圈

8月24日,一列西成高铁动车组列车飞速驶过西安市鄠邑区跨环山公路特大桥。记者 袁景智摄

10月11日6时19分,郑(州)西(安)高铁最早一趟列车准时从西安北站驶出,约2个小时后到达500多公里外的郑州站。“我今天去郑州出差,下午下班前还要赶回单位,所以选了最早一趟车出发。”张伟是西安一家公司的业务员,从一入职就被分配跑河南的业务。他说:“我对这条高铁线路感情很深,它见证了我从果品销售行业的职场菜鸟成长为业务骨干。”

与张伟“相伴”6年的郑西高铁,不仅对他有着特殊意义,对陕西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11年前的2010年2月,郑西高铁开通运营,陕西从此迈入高铁时代。截至目前,陕西建成高铁线路6条,群众出行线路基本覆盖全国81%的主要城市,西安北站日均发送旅客最高达19.6万人次。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开局之年。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节点突破,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与此同时,城市格局、人口布局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蓝图”变成“通途” “米”字画出新格局

金秋十月,正是收获的季节。10月9日,“米”字形纵向通道的重要一段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重难点工程宜君隧道内,机械轰鸣,施工人员正在有序施工。5个多月前,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正式开工,革命老区群众距离实现“高铁梦”又近了一步。

上半年,随着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西康高铁相继开工,我省高速铁路建设进入攻坚期。进入 “十四五”,陕西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加速完善“米”字形高铁骨架网。“‘米’字形说明一个城市四通八达,其交通通达性好,其经济枢纽的地位更加明确。”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统计部主任宁和平说。

放眼全国,西安、郑州、武汉、成都、重庆等国内多个城市都提出“米”字形高铁网络建设规划。陕西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骨架网规划图形成于2016年。这一年,国家发布《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规划的“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陆桥通道、包(银)海通道、京昆通道等途经陕西,并在西安交汇,陕西以此为“底本”,绘制建设“米”字形高铁骨架网蓝图。

时至今日,陕西的大“米”建设进展如何?

“目前,‘米’字的一点——银西高铁、两撇——大西高铁和西成高铁以及一横——郑西、西宝、宝兰高铁都已开通运营。‘米’字的一竖——西延高铁铜川至延安段和西康高铁也已经开工,‘米’字的一捺——西(安)十(堰)高铁计划年内开工。”9月29日,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统计部基建规划科科长杨佐华指着办公室墙上的规划图向记者介绍,“如果西十高铁能如期开工,那到‘十四五’末,陕西‘米’字形高铁骨架网雏形就基本建成了。”

据杨佐华介绍,西延、西十、西渝、延榆鄂高铁建成后,陕西将实现省内市市通高铁。省会城市西安将形成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为核心的一体化交通运输网和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米”字形综合运输大通道,实现西安都市圈1至2小时通勤、全国主要大中城市5至7小时覆盖的交通出行圈。

打破壁垒集聚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高铁推动形成的城际交通圈、市域通勤圈环环相扣,不仅拉近了城市、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产和生活。

提起宝鸡,很多人会说,这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从陇海铁路和宝成铁路交汇处的一个城市,发展到如今的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宝鸡的发展与铁路密不可分。

“十年前,这里都是菜地、农家小院。你看现在,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宝鸡高新区马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郑绪全说。2010年,宝鸡市委、市政府着手在马营镇打造高铁新城片区,这是宝鸡市实施东扩南移战略、打造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也是宝鸡市全力打造的新交通枢纽、商业和文化中心。

2013年12月,宝鸡南站在高铁新城建成投用。如今,宝鸡南站已成为宝鸡市新的交通枢纽中心,日均发送旅客1.2万人次。不断延伸的路网,加速了资源、产业和人力要素流动,为宝鸡高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7年间,宝鸡高新区生产总值增长约63%,工业生产总值增长约57%。曾经只有3万人的马营镇,如今变了大模样:常住人口约13.5万,小微企业250多家,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达90多亿元。

高铁网,不仅是一条条贯通交通的大通道,更是一条条未来经济发展的脉络,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新活力。

“西康高铁将推动安康更快更好地融入西安经济圈,有利于安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在西康高铁开工现场,安康市委书记赵俊民如是说。据悉,作为“米”字形高铁骨架网南北主干道组成部分,西康高铁以及西延、延榆高铁建成后,我省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将实现贯通。届时,乘坐高铁,从陕西的最南端安康出发至最北端榆林,最快只需3个多小时,可以早看七彩秦岭、午尝关中八怪、晚听陕北民歌。

高铁,打破了城市之间的往来壁垒,让城市与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产业、人才等要素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去年底银西高铁开通,为两地之间的开放合作提供了极大便利。”陕西宁夏商会会长丁振师说,“今年我们商会的会员增加了20多个,大部分都是从宁夏来西安发展的会员。”

完善综合交通网络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让丁振师感到特别高兴的是,新增加的会员中有些来自自己的老家。“我的老家盐池县是宁夏最穷的地方。以前从西安到盐池,需要转乘,得花费十多个小时。现在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直达。”丁振师告诉记者。银西高铁建设中,他倾力帮助设计、施工单位和当地政府、居民协调,推进工程建设,就是想让“小康梦”搭乘高铁,照进家乡群众的生活中。

高铁通达为沿线地区发展带来新契机,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建设。据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姬建锋介绍,今年2月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统筹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未来交通运输发展,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和中原地区、关中平原等8个组群,以及呼包鄂榆等9个组团,加快构建“6轴、7廊、8通道”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其中,京津冀—成渝主轴和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3条走廊及福银通道等5个主骨架经过陕西,西安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铁路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和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

陕西日趋完善的“米”字形高铁网,在加速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同时,也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作为陕西打造改革开放高地的重要抓手,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截至目前,长安号开行国际班列线路15条,辐射欧亚19个国家,西安成为全国开行中欧班列线路最多的城市,吸引了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货源在西安集散分拨,发送省外货物占比超过70%,进口货物中的70%以上由西安分拨至全国,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货源地。

“‘十四五’时期,我们将用好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加快完善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围绕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西安国际航空枢纽等,重点支撑西安国际性和宝鸡、榆林、安康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加快构建高品质综合交通网,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夏晓中说。

来源:群众新闻网

《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有限公司 - 官方网站